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花钱与储蓄的分配和基本理财法则。储蓄,是指从不用于消费或将延迟消费而节省出的一部分资金。
依据50:30:20法则,50%每月基本开销;30%乐活消费;20%理财储金。
这20%的税后工资,是分配在未来花费的项目里。未来花费项目是因人而定,比方说;买房地产、买车子、孩子教育基金等等。
作为单身,除了个人生活的享受和安逸,最多也是退休金,如果家还有长者,也只是给他们保障基金。
但是,有家庭的就不一样,除了夫妻的生活消费,孩子的诞生就是一个负担。
从在妈妈的胎盘里,这份生活支出的预算就要持续至少18年。若孩子不幸有缺陷,这笔抚养费要预算的时间更长。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特别是在华人社会,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教育费的规划,其实包括很多方面。
按照年份估算学费
我本身在马来亚大学毕业,主修国际关系、副修经济系,当年是靠高等教育基金贷款完成学士学位,贷款数额1万8000多令吉,现已还完了。
当时长期做暑假工、教补习、做直销,已足够维持生活。
在马大就读的三年多里,很幸运的,宿舍就是我家,每天包三餐,虽然不怎幺好吃,一天的住宿与三餐的费用来计算,大概是RM10.50。
这笔费用包含暑假日子,所以遇到暑假时,若还住宿舍,宿舍是没提供三餐,一日的花费就大概RM6.50, 算起来还是比外面租房子来得便宜。
大学校园里的生活费,三年大概两万令吉左右。如果加上生活费,如回家乡车费、和同学到外逛看电影、露营及其他交流会,大约三万令吉。
以上提供是十几年前的消费指数。本人原是受国小和国中教育,所以学费非常经济。
以大学年限界定
今天的教育趋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早期比较富有人当中,这趋势是很普遍的。可是,今天父母的看法和要求,和我上学的年代完全是两回事。
今天,我们谈大学基本的学士学位。
我把这年份列为第一类别,年限在三到五年。
在本地私立学院或大学就读,最起码要准备5万至15万令吉,这不预算生活费在内。
最普遍的,考完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后,选好要念的科系,先读私立学院或念大学先修班(A-level),才继续学士课程。这也就是说需要准备的教育费,最少四到六年,并且以不同科系为标准。
这,我列为第二类别的年限——四至六年。
第二类别需要的教育费和第一类别不会相差太远,多一两年的预算可能只需多几万块钱。
如果都集中在本地教育学府,科系、本地或是国外学院的选择,对教育费总额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留学费用高
我的一名客户女儿在英国读经济学,一年补习费3万1000英镑,住宿和生活费每年需要最少7500英镑,以用令吉来计算,大概一年用了2万2000令吉,三年是6万多,以此类推吧。
这预算和在第一类别的预算就差了一大截,因为深造的国家不一样。
第三类别,有些父母选择在孩子读到小学五年级后就不参加小六评估考试 (UPSR),然后从国小或华小转到国际学校。这种情形要预算的教育费,从5年必须延长到10至12年。
第四类别,打从孩子开始接受第一年教育直到他们毕业为止,从孩子五岁开始算起,差不多14至17年左右。
如果父母在孩子上小学时,就想将他们安排在国际学校,通常会从幼儿园教育开始打好基础,好让上一年级时能适应同一类型学校。
目前,本地国际学校学费不菲,从一年的2万多至10万令吉的分别,所以,这方面的教育费预算一旦你有了心目中学校再做准备。
第五类别,富有人家的生活方式,这笔钱不怎幺需要特别预算,因为只占财富的10至20%而已。
基本上,孩子打从小学或中学时期,就被父母送到国外体验寄宿学校的生活。
父母有空时就探望孩子。孩子也在暑假时回家陪陪父母联系感情。
按照科系与大学地点预算
只要孩子拥有天份和兴趣读某些科系,比如医科、牙医、精算,或是科学研究,即使这些科系补习费比较高昂,但深信当父母万万不想错过培育的机会。
接着,依据科系选择后挑选合适的大学或学院。
有些大学专属的课程比较吃香,而且名额有限。
大学课程是父母为孩子准备教育费需考量的重要因素。
选了大学还得考虑地点属于哪个国家,生活开销也需包含在教育费预算里。
上表是埃及其中一门大学展示的课程学费,可见就读牙科系(Dentistry)和语文系(Languages)补习费用有天渊之别!
如果你有一个孩子想当牙医,就得牺牲两个可以当工程师的孩子。
法律系在美国的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但切记,若想回国当专业律师的话,这所大学的法律课程在我国就不管用,我国司法制度是以英国法律 (British Law)为主,而耶鲁大学是以美国法律为法律学。
必须以科系作参考,免得预算错误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家庭教育”学费较低
不同国家不同风情,生活水平自然也不一样。
学校靠近郊区,房租与交通费、伙食、杂费会比城市来的低,孩子面对的消费引诱也会比较少。
计算出来后,大部分的人都被这笔预算给吓呆了,单是教育费这一项,怎幺好像用了一生储蓄的大半呢?
其实,这只不过是让自己预算的提示,如果觉得没这必要,就把负担减到最低。
我个人认为,读华小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是在国小受教育,母亲另买课本替我补习好几年。
母亲不是老师,教育程度也不怎幺高,但她只坚持一个想法,孩子不可以不懂母语和根本,有了少许根基,再看些文章自修,就容易掌握。
我个人热爱中文,没机会完全的接受中文教育,所以特别呼吁群众要接受中文教育。
除了国中、华文独中、国际学校,而现在兴起小型国际学校,名称为“家庭教育”(home schooling)。
“家庭教育”课室就不比国际学校大,也没那幺多设备,但学生比较少,教师可以更专注每个学生的进度,最重要的是,学费比国际学校来的低,低于40至50% 。
如果你考虑让孩子读国际学校,而学费是考虑的要素,那你可以查看这类型的学校。
总的来说,孩子的教育费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预算,但重心是夫妻之间必须不断的商讨及检讨定下的方案。
下一期将会为大家分享些储备教育费的方案。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必胜理财